行业研究003 -【医疗器械】:工业设计在医疗器械开发中必须遵循的法律法规及标准 <原创>

行业研究003 -【医疗器械】:工业设计在医疗器械开发中必须遵循的法律法规及标准  <原创>

在中国,医疗器械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是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(NMPA)和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。这些法规和标准旨在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、有效性,并促进医疗器械产业的健康发展。

 

中国医疗器械的法律法规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:

  1. 大法:《标准化法》是所有标准化工作的根本遵循,是开展标准化工作的基石。
  2. 专门法规:例如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》,它明确了医疗器械监管领域对标准工作的要求。
  3. 部门规章:包括《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》、《国家标准管理办法》、《行业标准管理办法》等,这些规章是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具体指导。
  4. 规范性文件:如《医疗器械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规范》、《医疗器械标准报批发布工作细则》等,这些文件对标准化工作的具体指导。

 

中国医疗器械标准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
  1. 分类标准:根据风险等级、使用目的、结构特征等因素,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,即高风险、中风险和低风险医疗器械。
  2. 技术要求:包括医疗器械的术语和定义、分类和命名、技术要求、试验方法、检验规则、标志、包装、运输和贮存等方面的规定。
  3. 安全性和有效性要求:医疗器械必须能够有效地实现其预期的治疗、诊断、预防等医疗目的,并保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。
  4. 可追溯性要求:医疗器械的生产、销售和使用必须具备完整的记录和追溯体系。

以上仅为大致的框架,具体的法律、法规和标准可能因医疗器械的类型、用途、技术等因素而有所不同,甚至可能有新的法规出台或旧的法规更新,所以企业在研发医疗器械时,应当密切关注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,确保自己的产品设计始终符合最新的法规要求。

 

LCFF DESIGN以实际案例【微滴式数字PCR仪】为例,在与客户协同开发的过程中需要熟知以下法规标准:

  1. 《GB 4793.1-2007 测量、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安全要求 第1部分:通用要求.pdf》 – 这是重点。
  2. 《征求意见稿-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系统.pdf》
  3. 《YY 9706.102-2021电磁兼容课件.pdf》
  4. 《YY T 1173-2010聚合酶链反应分析仪.pdf》
  5. 《YY9706.102-2021.pdf》
  6. 《YY9706.112-2021 医用电气设备.pdf》